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为何要拆除住宅小区围墙?几亿的小区住户怎么想?

时间:2016-02-23 | 栏目:热点关注 | 来源:不详 | 编辑:蝌索窝pc354.com | 点击:1155 【点击复制链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将影响74916万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的生活!意见提出,未来我国新建小区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议】

  何谓街区制?为什么要打开封闭小区?

  街区制实际上是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得城市生活更便捷、交通循环更通畅以及使得文脉得以传承。在西方国家,城市通常采用街区制的规划建设方式。

  与之相对的则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目前所采用的“院落式”、“封闭小区式”的建设模式,大马路、大广场、大社区、大循环,规模过大的院落把城市割裂开来,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单元。到处排列着大院,而非开放的建筑群,使得高密度的道路网难以建设。

  业主担心:小区安全谁来保证?

  小区通道路了,也给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带来影响。小区里人员肯定较多,尤其是孩子、老人出入、休闲玩耍的比较多,以前小区道路由于封闭,行驶相对缓慢,而如果一旦打开,成为公共道路,社会车辆、人员随意出入,有可能对小区的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如果完全开放之后,每一栋楼都有可能成为独立的主体,这给物业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更加要追求智能化、信息化,像目前一些小区的管理现状是无法适应的,比如保安的配备就可能不足,智能化程度太低。如果要提升标准,就可能增加成本,比如物业费就可能增加,又会导致新的矛盾。

  专家:在一定尺度里可解决治安问题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在一定尺度里可以较有效地解决治安问题。”中山大学教授袁奇峰介绍,例如将几栋楼视为一个庭院,也就是一个组团。庭院外有防御。小区公园、公共道路则由市政费用来维护,组团内部的道路由业主来维护,他建议,每个组团内部应成立业主委员会,这样才能进行较好的协商。现在25公顷一个小区才一个业委会,已超出了人们可以协商的范围。

  最大目的在于“治堵”和“防堵”

  关于为何不让城市再建封闭住宅小区,中央给出了解释: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也就是说,中央的最大目的在于“治堵”和“防堵”。

  意见还指出,扩大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覆盖范围,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

  难题:小马路会不会变成停车场?

  当前城市的交通问题,不只是交通拥堵,停车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分布在各大城市的小区,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停车场,而这停车场是以道路为主的。如果小区道路变成公共道路,要么可能影响交通畅通的效果,要么是没有地方停车,或者是要为停车增加成本。

  一平方公里有120个街口才宜居

  在北大教授周其仁看来,“紧凑城市”是中国城市化的下一站。他曾撰文介绍,宜居城市的一个参数是街口数量。如果一平方公里有100到120个街口,这样的城市非常便利、宜居,例如纽约的街区。“我们的城市市中心有很多地方是不通、不畅的,有很多潜力远远没有挖出来。”周其仁表示。如此看来,打开封闭小区、打通城市脉络,应是中国城市化必走的下一步。

  【听】

  打开封闭住宅小区,你愿意吗?

  网友@贺兰石:重视城市建设规划非常好,但很多事情不能隐瞒,不合理的规划需要改善。目前城市最大的问题是停车位,汽车到处停放,城市规划为什么不强行设计在内呢。

  网友@渔夫: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脱接也是一种浪费,打开后道路就通畅了,这样一来百姓居住成本就大幅降低了,而且道路就得到有效利用。

  网友@哈什么特:现实吗?围墙打开外来车辆乱停怎么办?垃圾怎么能很快清走?小区公共设备谁维护?最主要的安全问题谁来保护?中国人口众多,不能照搬欧美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