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Edward A. Murphy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莫非定律、墨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
其原句是说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律主就死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也可以说该出错的总会出错。
干式DSG的缺陷:
本次我们把矛头指向问题最多的干式DSG,老疤我自己也有一台搭载干式DSG的车型,并且服役至今,关于干式DSG五花八门的故障,老疤并没有遇到过,但身边确实有人中招,也缴了高昂的学费。
墨菲定律系列之:可怕的DSG缺陷!
我没遇到过网上五花八门的故障并不代表我的DSG没问题,老疤认为所有的干式DSG都会存在一类故障——那就是干式DSG在二档低速度猛给油的情况下会出现抖动。这个问题所有的车都会出现,尤其在爬坡,方向盘打死的情况下更普遍。
这是因为离合片上的金属十字挂件表面磨损,同时干式DSG在二档时猛给油造成扭矩过大,发动机离合片带不动传动离合片而出现的打滑现象。传统的离合片接触是液压离合,虽然也会造成过载,但是柔性接触,不会造成抖动,只有干式DSG是金属十字挂件离合,硬接触。
在所有DSG问题中,低速抖动可以说占到95%以上。严格的说,并不属于DSG问题,是DSG和传动系统的连接部位。这就好比开着一台MT车型总是拖挡,而且没有半联动的一样。
这种问题是否会造成后续其他问题暂未知,但这种问题是极度影响驾驶心情的。4S店给出的根本解决方法是重新刷下DSG控制芯片,更改程序,让车慢提二档,但过一段时间后,车辆仍然会提前升档造成抖动。
该出错的总会出错!
DSG给人的感觉是完美,是颠覆的,是没有缺陷的,更多的挡位,更高的效率,然而现实却是“打脸”的。
德国工程学会曾经对干式DSG有过评估,认为干式DSG设计上有缺陷。其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低速状态下,换挡不流畅,引起发热并产生顿挫感。
大众很难找解决方式。大众对国内DSG事件是这样通报的:“DSG在德国等其他地方,已经是成熟的技术,在中国发生问题,主要是国内驾驶习惯,城市交通拥堵造成的,原因是这些特定的交通现状在芯片设计时未考虑在内,所以电脑芯片重置以后就没有问题了,没有必要进行召回。”
就是这种在大家眼中无限严谨的德国人,做出很不负责的事情——那就是本身有缺陷的产品,在更容易暴露缺陷的国家大面积生产了。
“软件升级的效果不明显”,一汽大众一家4S店维修站负责人曾表示,虽然一些原来有问题的车,软件升级后有所好转,但也有一些本来没有问题的汽车,在升级以后反而出了问题。而且并不像德国人说的,干式DSG只是在国内发生故障,在其它国家,同样出现了很多DSG的问题。
如果要彻底解决问题,只能更换变速箱,但更换变速箱先不谈成本问题,变速箱与车之间还存在是否匹配的问题,即便把德国制造的变速箱换上去,也不一定能够匹配。在目前被舆论和质检总局的双重夹击下,大众也只能采取缓兵之计——以召回的名义维修。
如何避免问题恶化:
虽然是该出错的总会出错,但如果了解到干式DSG出故障的原因,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它爆发出其它更多问题。
在D挡的模式下,干式DSG会很快的D1升D2,这就意味着低速高挡——拖挡,尤其在拥堵路况时,抖动发生的概率更加频繁。接下来说说老疤关于干式DSG的一些使用经验:
起步缓给油,由于抖动多发生在D1换D2,所以起步阶段尽量温柔,等速度起来后再肆无忌惮的踩油门。15km/h是一个“坎儿”,老疤发现,在用手动模式的时候,15km/h前是无法升到2挡的,但自动模式的时候就可以,而且如果速度低于15km/h在D2给油,车必抖动。
拥堵情况下使用手动模式,北京的路况可以说是干式DSG的恶魔,频繁的堵车,频繁的1-2挡切换,摧残着本就不稳定的干式DSG,所以在频繁堵车的情况下,尽量用手动模式,虽然会更费油,但为了避免抖动,也只能这样了。
定期重置DSG,这就需要车友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了,其实并不难,只需要在网上购买一根5053线,用笔记本电脑就连接OBD进入总线,按照网络上的教程就可以重置DSG电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