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悄然袭来的“隐性贫穷”

时间:2016-08-26 | 栏目:热点关注 | 来源:周凯莉 | 编辑:蝌索窝pc354.com | 点击:789 【点击复制链接】

  或许,很多中国人还没来得及意识到便已陷入了“隐性贫穷”。攥在手里的纸币,面额不变,购买力却在一泻千里,区别于黄金等保值品,纸币正在以看不到的速度变成贬值的废纸。
 
  近些年来,出国旅行、购物早已不是啥新鲜事儿,但凡月入万余元的都市白领,便可轻松新马泰5日游,或者去日本京都看一场樱花,最不济也能去香港、澳门坐坐天星小轮,顺便去买一堆免税品。无一例外,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和国内相比,“便宜、便宜、便宜”。这就不难理解,在深圳的皇岗、罗湖、福田口岸,总是有屡禁不绝的水货商,拖上大箱子,每日如蚂蚁搬家,往返于内地香港两地,纸巾、化妆品、益力多……尽在水货名单之中。
 
  事实上,除了原本存在的相应税收之外,通货膨胀俨然已开始影响中国人的吃穿住行。引用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的说法:“中国的CPI将近2%,一年期存款利率1.5%,中国已经负利率了。”不管这一说法是否严谨,但当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负利率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在所谓的负利率时代,越来越多的未曾在资本运作(最典型的是炒房)中获得原始积累的工薪族,便会有一种直观的感受——“越来越穷”,恩格尔系数直线上升,房租上涨,只能越搬越郊区,远离工作单位所在的城市中心,而这便导致了交通成本的上升,涉及到“穿”字,除了依然伟大的优衣库免洗衬衫,甚至连淘宝上曾经价格亲切到一买十几件的纯棉T恤,都会亮出一个令人咋舌的价格。
 
  至于工薪阶层的买房问题,则更是进入了一个怪圈。人们拼命赚钱,将钱存在银行获得少许利息,而房地产商则向银行借钱,拿公众存款盖楼,人们呢,得首付、贷款、接着还贷……早几年,有决心有胆量炒房的人,早已变成了富人,转而进入了二级市场,而手里攥着定期存折迟迟不出手的人们,最后的结果便是房地产泡沫里的接盘侠。
 
  在我们封面智库举办的一次公开沙龙里,嘉宾们曾就80后的生存状态展开讨论。和90后、00后相比,80后的父母多为50后,未能在时代的政策红利里获得更多的与付出相匹配的财富。一代人的成长,最主要的是大势的推动,接下来才是个人的“术”,无论是获取财富的方法论,或是实现阶层上升的凭借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阶层流动相对放缓甚至停滞的今天,80后在负利率时代所承担的正是陷入“隐性贫穷”的风险,正如“雨果奖”获奖小说《北京折叠》所描述,第三空间与第二空间、第一空间的差距正在拉大,甚至于在未来发展成为阶层之间的鸿沟。
 
  是的,越是努力工作,越是感觉到“越来越穷”,完全无法走出沼泽地的感觉,大约也会给未来的知识穷人们带来难以想象的精神冲击。如果一个社会,无法依靠规则来获取应得的报酬,而只能游离于投机之中,侥幸赢得较好的生活下去的资本,那么它所拥有的基础无疑会处于摇摇欲坠之中。我想,这是每一个人所不想看到的,无论是陷入了“隐性贫穷”的工薪阶层,还是将其视为获利基础的富贾豪商。
 
  (作者为封面传媒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