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又惹麻烦了,但这次大家都怪微信
时间:2017-06-06 | 栏目:热点关注 | 来源:不详 | 编辑:蝌索窝pc354.com | 点击:809
【点击复制链接】
近日沸沸扬扬的为您“募捐门”引发了大量关注。而微信支付这个漏洞竟是一个8岁的“熊孩子”不经意间发现的。
5月3号,家住宿迁市区的刘先生到一个朋友家玩。朋友家8岁的孩子闹着要玩游戏,刘先生就把手机给了孩子,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孩子无意中点了微信公益捐款,把刘先生卡里的一万七千块钱全部捐了出去。
习惯中,支付大数额的款项,应该要输入密码,而朋友家8岁的儿子并不知道密码,钱是怎么捐出去的?刘先生和朋友们多次尝试,发现微信捐款居然不需要支付密码。
媒体记者验证了刘先生的说法。点开“抗战老兵关怀计划”公益项目,点击捐款,随后并没有弹出支付密码的窗口,而是将页面跳转到了一个苹果手机自带浏览器上,打开的页面直接就提示支付成功,不需要支付密码,也不需要任何手机验证码。
有愤怒的网游甚至在新闻后评论:“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腾讯和骗钱公益已经合谋了,已经不需要输入密码和验证码了。”
目前,支付行业竞争白热化,支付企业为了用户体验,争抢用户而忽略安全考量。但在支付行业,都是关于钱和财富的大事。这是一个谨慎创新的行业,当一项技术没有有比较强的安全性时就用到用户身上是不负责任的,一些暂时的不便正是出于安全考量。
笔者尝试了微信支付的竞争对手支付宝的捐赠页面。这两个对手的处理完全不同。支付宝的捐款页面如同购物消费一样,需要输入密码。这从用户体验来说确实不便,但这个不便阻碍了“募捐门”的出现。
微信支付相对于在支付行业浸淫十几年的支付宝来说,还是闯劲很足但经验不足。微信支付正处于追赶器,更容易变得激进而放弃安全考量。事情发生后,腾讯客服的处理堪称奇葩,将锅甩给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目前社会上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腾讯客服的此举可以说是非常的坏了。
不出意料,中国扶贫基金会立刻接过神助攻,回复如果是孩子误捐的话,这笔钱将不会被退回。这也导致中国扶贫基金会遭到网游耻笑,慈善机构的污名化在微信和自己的努力下又加深了。
而刘先生要回捐款也被少数网友嘲笑,觉得活该管不了孩子,错了就错了,不应该往回要。
这真是三输局面,微信支付输了安全性、中国扶贫基金会输了名声、用户则输了金钱!
中国扶贫基金会说,只有当捐赠者为精神病患者或是系统错误这两种情况,其它的一概是退不掉的。
看来微信该去医院开一个精神病人诊断,这样就不用负责了。面对钱的事如此草率。看来用户习惯了微信支付只能放零钱也并非没有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