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家长签字”被叫停,真的是教育进步的表现,也是另一个悲哀的体现

时间:2017-09-19 | 栏目:热点关注 | 来源:蝌索窝cosowo.cn | 编辑:蝌索窝pc354.com | 点击:800 【点击复制链接】

  老师留作业,而学生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有生力量经常悉数登场。一道奥数题难倒一家人,与其说是家长“检查”作业,还不如说是“共同”完成作业。完成后还要签字画押,潜台词是“做错了、做不出来就是你家长的问题了”。
 
  2017年9月18日《当代教育家》自媒体账号转载浙江在线的《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检查作业不是家长的事》一文,切中时弊,应该为这样的学校点赞,由此引发我对教育摊派问题的思考。
 
  老师留作业,而学生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有生力量经常悉数登场。一道奥数题难倒一家人,与其说是家长“检查”作业,还不如说是“共同”完成作业。完成后还要签字画押,潜台词是“做错了、做不出来就是你家长的问题了”。
 
  现在做家长的也必须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否则总感觉对不起老师、也对不起孩子。无形中,父辈也好、祖辈也罢,小学、中学还得再学一遍,活到老学到老,信矣!
 
  有些校方领导更是堂而皇之地在家长会、报告会、论坛等场合宣称,家庭教育最重要!显然,学校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在这一刻撇清了。
 
  “叫停家长签字”的这所浙江小学郑重地提出“检查作业不是家长的事”,恰恰是在探索教育市场化过程中教师的责任、职业意识和契约精神。
 
  “教书—学习”的链条体现的不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种师生间的社会契约。学生注册、交纳学费的同时也就确立了自己“乙方”的权利。作为“甲方”,教师也是合同的主体,也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强调老师的责任,并不是反对“尊师重教”,而是建立有助于教育发展的约束—激励机制。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理应得到教师的尊重,同时,教师不履行分内的职责(比如批改作业),属于违约行为。
 
  教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几乎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标配。在我看来,有“摊派”嫌疑,而幕后的推手并不是教师,也不是学校,而是畸形的教育市场化。
 
  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中小学教育其实是“双轨制”模式,但殊途同归。
 
  一方面是官方主导的体制内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依靠“卖方市场”的稀缺资源,即使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明码标价地索要巨额赞助费,并美其名曰“经济杠杆”配置优质资源。
 
  另一方面,体制外中小学的市场化,其实也并不彻底,感觉像贵族版的公立制。
 
  听亲戚提到的上海某些私立小学,学费高不说,打着双语教学的旗号,课业负担还高于一般公立小学,大多数学生要通过这条途径,进入系统内部的私立中学,进而考取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等国内名牌大学。
 
  其中部分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分流到国际班,走体制外的国际化道路。
 
  高收费、高逼格、高要求、高门槛的体制外学校,其实也“讲政治”,他们会面试家长,对家长的社会身份调查个底儿掉,进而像体制内学校一样,调动家长的资源给学校买空调、印试卷、蹭家长的关系出国游,这比要求家长作业签字更“实惠”。
 
  这些“市场化”的结果显然是强化了教育资源垄断,维护了“教育寻租”的合理性。
 
  这样一来,教师、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可能真正履行,教育“摊派”的风气仍会继续。
 
  所幸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在教育改革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而这一步恰恰发生在经济市场化程度很高的浙江省,更是耐人寻味。
 
  真正的市场化要求责权利明晰,要求照章(契约)办事,要求契约双方的平等、互利。仍处于体制保护的教育行业,需要更深刻的市场化变革。
 
  作者:赵刚(Andr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