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人民日报驳“农药残留超标还洗不掉?吃草莓致癌”

时间:2015-05-03 | 栏目:热点关注 | 来源:不详 | 编辑:蝌索窝pc354.com | 点击:1037 【点击复制链接】

人民日报:“吃草莓致癌”说不靠谱

  草莓是一种大众喜爱、老少咸宜的水果,然而最近“草莓吃多了容易致癌”的说法广为流传,这不但让爱吃草莓的人闹心,更让数以十万计的草莓种植户闹心。原来有媒体从市场上买了8份草莓,“检测出乙草胺超标”,从而得出草莓“致癌”说,引发各界广泛关注。草莓是否真的很不安全?《求证》栏目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草莓农残超标?

  回应:多地草莓抽检未检出乙草胺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对北京市随机购买的8份草莓样品的检测结果:全部样品都检出百菌清和乙草胺两种农药,前者检出值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后者我国不允许使用于草莓种植中,如果参照欧盟标准,残留量最高超标7倍多。

  4月30日,北京市食安委发布消息,在北京市开展的全范围抽检中,抽取的175个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北京市农业局也在昌平区多个草莓大棚抽取了10多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将于近日对外公布。江苏、湖南、陕西等地也相继对当地草莓进行了抽检,结果均显示无乙草胺残留。

  据介绍,北京市农业、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农业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植户抽检样本42个;在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水果专卖店、社区菜市场、流动摊点等抽取样本133个,样本覆盖山东、河北、辽宁、浙江等草莓外埠主要产地。北京市食安办表示,抽取的175个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

  4月30日,辽宁省农委发布消息,针对有媒体报道的北京市场草莓检出乙草胺超标问题,辽宁对沈阳、丹东、辽阳等草莓主产区生产的地产草莓进行了抽样检测。此次抽样检测共计抽取草莓样品51个,未检出乙草胺。

  草莓更易残留农药吗?

  回应:草莓在水果中安全系数较高。种草莓一般不能且不需要使用乙草胺

  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长张运涛博士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草莓种植总面积突破210万亩,总产量250万吨以上,总产值300亿元。全国建立起了多个草莓主产区。虽然不排除部分地区存在少数草莓种植户不懂安全生产、缺乏监管的现象,但总体上看,草莓生产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监管体系。

  采访中,多名专家都表示,草莓检出乙草胺“很奇怪”“很诡异”。“8个样品,都检测出乙草胺药残并且超标,这是不合常情的事情。”辽宁省农科院研究员、三星农生态业总经理张青说。沈阳市苏家屯区杨城寨村是有名的草莓种植和采摘基地,一位杨姓种植户说:“一看就外行。种草莓根本用不着除草剂。那不把草莓杀死了?”

  专家表示,从草莓的标准种植过程来看,使用乙草胺并导致其残留超标的可能性很低。张青说,首先,乙草胺是一种芽前封闭除草剂,一般在作物出芽前使用,从草莓的生长周期看,此时的使用不可能会残留那么久,消费者买到含乙草胺草莓的几率并不大。其次,草莓属于草本植物,对除草剂非常敏感,过多使用乙草胺会对草莓苗造成伤害,甚至杀死幼苗。在草莓的结果期也不可能使用,因为此时用除草剂毫无效果,只会增加成本。再次,如今的草莓种植大多采用地面覆膜,以防草莓触地后发生霉变。覆膜可有效抑制杂草,所以也不需要打除草剂。

  中国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介绍,乙草胺是除草剂的一种,包括美国在内很多国家都在使用。相比美国,我国对乙草胺规定更严,只允许在糙米、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中使用,残留量限定也更低。我国和美国对乙草胺的使用范围规定都不包括草莓。如果真用了,属违法行为,应严厉打击。

  当然对消费者来说,比起“乙草胺从哪来的”,能不能放心吃才是最核心的问题。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不少消费者认为草莓凹凸不平的表面,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农药残留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李洪文说:“农残主要指残留在水果里没被代谢掉的化学物质,与水果表面是否平整、水果是否需要削皮没有直接关系。”另外,在他看来,近年来的草莓种植中,对农药的使用量已随现代化生产手段的进步有所减少。

  张青表示,实际上草莓是安全系数较高的水果。目前草莓无法实行人工授粉,都是由雄蜂或蜜蜂完成,而蜂是对药残极为敏感的昆虫,“如果药残超标,则蜂会大量死亡,则授粉无法完成,产量就会大幅下降。”

  “因吃草莓而摄入过量乙草胺致癌”结论靠谱吗?

  回应:即便按报道结果,草莓的日常食用量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影响

  对于“致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表示,致癌物有分级,1类致癌物指的是,只要达到一定摄入量,对人类的致癌作用是具有一定风险的;2类致癌物指的是,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摄入一定剂量的某物质后有致癌可能性,但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会导致人类得癌。咖啡也属2类致癌物。阮光锋补充说,乙草胺的b—2类分级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在1996年前用的标准,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国家毒物学研究项目现在都没有将乙草胺列入可疑致癌物清单。

  剂量决定毒性。阮光锋说,报道的检出值最高为0.367ppm(1ppm=0.001‰)。对比美国标准中干甜菜、甜菜糖浆、甜菜头的乙草胺残留标准限量(0.3ppm—0.8ppm),这个检出值不意味着很大风险。按我国标准,乙草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2毫克每公斤体重,要超过这一范围,60千克体重的成人每天必须吃掉3.27千克含0.367ppm乙草胺的草莓。即使在更严格的欧洲,体重60千克的成人也要每天吃580克草莓才超标。很多人可能觉得一天一斤草莓不是事,但风险评估是基于每天都要吃这么多,这样是很难的。

  阮光锋表示,消费者没必要对草莓的安全性产生恐慌,8份样品的检测结果不具有统计学的代表性,并不能反映所有草莓的情况。如果检测结果属实,需要进一步调查以明确乙草胺来源,并严惩使用者。如不属实,应及时澄清。

  但日常食用,“要把草莓洗干净,洗好了再用淡盐水或淘米水泡5分钟,不管什么水果,这都是最安全的方式。”张青说。

  北京市食安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农业部门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药专项检查。全市将进一步加大对本市外地进京和自产草莓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力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严禁不合格产品上市。


 

  相关新闻:4月27日媒体报道:草莓农药超标7倍,还能吃吗?

  近日,有媒体记者随机在北京几个农贸市场和超市购买了8份草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草莓中的农药乙草胺超标,最高残留量是0.367毫克每千克,超标了7倍多。而乙草胺被列为2B类致癌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致癌。这样的结果无疑让人紧张:乙草胺到底是什么,我们还能放心吃草莓吗?

  因为好吃又好看,草莓一直是人们最爱的水果之一。图片:shutterstock.com

  乙草胺,一种常用的除草剂乙草胺其实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1971年由美国人发明,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使用。

  乙草胺是苯胺类除草剂的一员。图片:wiki commons

  既然是除草剂,为啥不会杀死草莓呢,草莓不是草么?原因很简单,乙草胺对某些种类的禾草类植物的抑制性很强,比如唐草、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硬草、画眉草等等这些农田里的麻烦植物。当禾草通过胚芽鞘吸收了乙草胺之后,这种化学物质会阻断他们的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乙草胺被广泛用于玉米、棉花、豆类、花生、马铃薯、油菜、大蒜、烟草、向日葵、蓖麻、大葱等作物田地的除草工作中。

  乙草胺是中国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相比美国的标准规定,中国对乙草胺的检出规定更严格,只允许在糙米、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中检出,残留量限定也更低。不过,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不允许在草莓中检出。如果真的有使用,那就属于违法行为,理应严厉打击。

  草莓检出乙草胺的疑点不过,这个报道中草莓检出乙草胺超标也存在一些疑点。

  第一,乙草胺是一种芽前封闭除草剂,一般在作物出芽前使用,而且乙草胺的降解期很短,一般也就几天,到草莓成熟一般不会有很高残留。

  第二,乙草胺对草莓的苗也有一定的伤害,如果用太多,也会杀死草莓的苗。虽然乙草胺对禾本科植物更加有效,但如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太大剂量的话,也会直接影响收成。

  第三,现在草莓的种植,大多数都是地面覆膜的,主要是怕草莓触地以后发生霉变,降低品质和产量。覆膜的另一个效果就是抑制杂草生长。基本上,膜下的杂草是无法生长的,因此草莓的种植几乎也不需要除草剂。

  草莓的覆膜种植。果实长在塑料膜之上不容易受真菌影响。图片:shutterstock.com

  综上所述,在草莓中检出如此高含量的乙草胺是很诡异的一件事,不能排除失误的可能。

  需要担心草莓的安全问题吗?相比乙草胺从哪里来,我们更关心的,显然是检出乙草胺的草莓还能放心吃吗,是否有安全问题?

  乙草胺的大鼠经口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是2.148克/千克体重,和食盐(约3克/千克体重)几乎是一个水平。即使是按照检测的值最高值(0.367毫克/千克),要积累让体重50千克的成年人LD50剂量的乙草胺,需要292.6吨草莓。所以,在撑死之前,我们基本不可能因为摄入的乙草胺而产生急性中毒。

  那,如果长期吃,是否会有慢性毒性,譬如致癌呢?

  事实上,乙草胺的B2分级是EPA 1996年以前使用的标准,现在乙草胺的分级是“有致癌可能的暗示,但没有充分的研究证实(Suggestive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 Potential)”。这只是EPA自己的怀疑,癌症研究的权威机构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NTP(国家毒物学研究项目)都没有将乙草胺列到可能的致癌物清单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动物实验数据往往都是在中高剂量组中出现的,比如,诱发小鼠的肝癌剂量是135毫克/千克体重/天,而在13毫克/千克体重/天剂量下“没有可见影响”。正常人是万万没有可能接触到如此剂量的乙草胺的,按照13毫克/千克体重/天的剂量,前述浓度最高的草莓,我们每天吃1.77吨都“没有可见影响”。

  你,一顿能吃多少草莓?图片:shutterstock.com

  剂量决定毒性。检出超标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有很大风险。媒体报道的检出值最高为0.367毫克/千克。对比标准美国标准中干甜菜、甜菜糖浆、甜菜头的标准限量,这个检出值也不算特别高,这个检测值超标了不一定意味着有很大风险。

  另外,大量媒体报道称“长期大量”吃了这种农残超标的草莓会中毒、致癌。不过,究竟要多大量呢?我国标准认为乙草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2毫克/千克体重。报道草莓中检出乙草胺最高含量为0.367毫克/千克,如果按照这个参考值,一个5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天要吃超过2.72千克这种草莓才会超过范围。即使是在要求更为严格的欧洲(欧盟不允许使用乙草胺),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评估认为乙草胺的每日适宜摄入量ADI为0.0036毫克/千克体重,一个体重50千克的成人,每天吃490克草莓才会超过这个范围。很多人可能觉得“大吃一斤”草莓不是事儿,不过,风险评估是基于每天吃这么多的。草莓的种植还要受季节限制,每天吃这么多草莓,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实际的。

  一点点好消息好消息是,这次同期检测的多菌灵都合乎国家标准,这其实是令人欣喜的,说明种植者的知识丰富了,认识也提高了。多菌灵是一种应该严控的农药,现在,种植者知道了如何控制这种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时间,已经算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事情既然已经出来了,那就希望我们的种植者在除草剂的认识上更进一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按照规范使用除草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收获,而不是因为小小的省功夫,毁了整个草莓产业。

  媒体检测须加强科学性近几年,媒体进行调查抽检的新闻越来越多,如马桶水菌落总数超标、食用冰菌落总数超标、鸭血中检出猪血成分,等等。但是,食品检测是一件科学的事情,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只看检测结果,却没有科学的解读,很容易对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歪曲和错误认识。

  在这次检测中,记者就随机在北京的几个农贸市场、超市等地选择了8份草莓样品。做过样品分析的都知道,这样的结果完全不具有统计学的代表性,并不能反映所有草莓的情况。

  为了做到具有统计学代表性,采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图片:shutterstock.com

  很多人看到数据超标就会很恐慌,其实,数据解读比数据本身更重要。即使有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流程,食品安全检测,尤其是媒体及个人的“自检”行为,还需要一定的是审议流程,即对检测的数据有科学解读。比如,欧洲马肉风波中,爱尔兰食品安全局率先在一次常规检测中发现了有些牛肉中含有马肉成分,但他们没有立即公布结果,而是先请德国同行审核鉴定无误后才向社会公布结果,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也避免引起错误的恐慌。

  权威机构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尚且如此,普通媒体检测更需要专家的科学解读。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并报到时,最好能请到权威的机构或部门或者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解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没有审议,甚至试验设计和检测本身都出了问题,这样的做法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甚至连消费者都会开始质疑检验的结果和动机,媒体本来能起到的舆论监督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参考资料

  罗娜,刘欣(2010)除草剂乙草胺的毒性及其内分泌干扰活性研究进展.环境科学导刊. 29(6):10-13.

  朱九生,乔雄梧等(2014) 乙草胺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3(5):1025-1029.

  陈茜茜等(2014)乙草胺、丁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在室外天然水中的非生物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环境化学.33(12): 2136-2143.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1994) Pesticide Tolerances for Acetochlor. Federal Register 59(56): Rules and Regulations.

  PMEP:Acetochlor

  EU. Pesticide database

  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