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奇虎360宣布私有化:要从美国退市了!

时间:2015-06-18 | 栏目:热点关注 | 来源:不详 | 编辑:蝌索窝pc354.com | 点击:1057 【点击复制链接】

  继人人、世纪互联等公司宣布私有化后,360昨日也宣布私有化。

  周三晚间,奇虎360公司宣布,董事会收到创始人周鸿祎的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提案,宣布将与中信证券、华兴资本、红杉资本等联合收购其所有流通在外的股份,每股ADS77美元。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在内部邮件中透露,私有化是360在反复考虑当前全球及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后的审慎决定,更是加速业务全面升级、拓展业务发展空间的重要一步。

  周鸿祎表示,360在2014年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超过86亿元,净利润超过21亿元。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06亿元,现金超过100亿元,财务总体非常健康。私有化是实现360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以下是周鸿祎邮件全文:

  各位同仁:

  今天将是360历史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为了360未来更好的发展,老齐和我经过审慎思考,决定启动360私有化战略计划。这是在反复考虑当前全球及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后做出的主动战略选择。

  从2005年创业至今,作为互联网免费安全的首倡者和颠覆式创新者,360经历了持续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领军人物。2011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360更是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保持了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在安全卫士、浏览器、手机卫士等安全产品占据中国市场绝对份额的同时,我们进军搜索和移动应用分发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并将业务拓展至游戏、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

  这些发展,离不开国际资本市场的支持,360人也秉持感恩之心,以我们特有的奋斗精神,持续创新,以高速的业绩增长回报了国际资本市场。然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认为,360目前80亿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体现360的公司价值。

  私有化是我们在反复考虑当前全球及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后的审慎决定,更是加速业务全面升级、拓展业务发展空间的重要一步。今天的360是无可争议的互联网领军企业,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当中,我们在市场占有率、用户规模、财务表现方面都名列前茅。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360旗下PC和手机产品的月活跃用户总计超过12亿;

  我们2014年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超过86亿元,净利润超过21亿元。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06亿元,现金超过100亿元,财务总体非常健康。凭借360现有的出色表现和能力,我们有充分的自主权做出选择,我们相信私有化是实现360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360的私有化不仅是资本操作,更是360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助力。在360的历史上,我们历经风雨,从首倡互联网免费安全到3Q大战,从纽交所上市到搜索业务市场开拓,在每次机遇和挑战面前,360人众志成城、坚韧不拔,才使360能够愈战愈勇,日益强大。

  对于目前正在进行全面战略升级的360,私有化及后续运作必将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注入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为充满激情的360人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舞台。不管资本市场如何变化,360将秉持初心,为中国数以亿计的用户持续创造价值,机遇属于坚持梦想、勇往直前的360同仁们。

  以上,与各位同仁共勉。

  奇虎360 董事长 CEO

  周鸿祎

名词解释: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与其他并购操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目标是令被收购上市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通俗来说,就是控股股东把小股东手里的股份全部买回来,扩大已有份额,最终使这家公司退市。

 

  私有化的原因

  纳税优惠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杠杆收购(包括MBO、ESOP),杠杆收购带来利息支出的大幅增加,而负债利息可以扣减公司当期的应纳税额,从而为公司带来巨大的节税利益。此外,交易导致的资产账面价值(计税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了计提折旧的资产原值提高,公司每期提取的折旧也相应地增加了,同样减少了纳税支出。

  管理人员激励和代理成本效应

  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分离,掌握公司决策控制权的经营者的目标可能偏离作为所有者的股东的目标,从而产生了代理成本。私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再结合,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对此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观点是:一些高效益的投资项目需要管理人员付出不成比例的艰辛努力,因而只有在管理人员获得该项目收益的相应比例收益时,该项目才会被采纳。但是,外部股东可能会认为这些管理人员报酬合同“过于慷慨”。在这种情况下,转为非上市接管有助于相关报酬安排的达成,并因此可以促使管理人员采纳这些投资计划。

  第二种观点认为:私有化可以消除错误撤换管理人员带来的资源浪费成本。当获取有关管理人员经营情况的信息的成本较高时,在位的管理人员可能被错误地撤换。为保住自己的职位,管理人员可能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措施致使资源浪费。例如,他们可能进行一些利润并非最高、但收益比较容易受到外部人士注意的项目。在许多私有化案例中,接管提议者持有大量股权,并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密切关注接管后的企业管理,这将减少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降低了这方面的代理成本。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过杠杆收购进行的上市公司私有化减少了管理者管理自由现金流量所引致的代理人成本。通过杠杆收购而增加债务,可以迫使这些现金流量被用于偿还债务,债务的增加减少了管理人员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分配权,从而降低了自由现金流量引致的代理人成本。

  财富转移效应

  股权价值的增加并不一定就表明效率有了提高,股权价值的增加可能代表了财富从其他利害关系人(包括债权人、优先股股东、雇员以及政府)向股东的转移。例如,在杠杆收购中,由于债务增加带来破产风险增加,因而,股权价值增加的一部分被认为是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和优先股价值的减少转移而来。另外,这种财富的转移还可能通过政府的税收优惠、发行新的债券、裁员和降低薪水等方式从政府、债权人、雇员等处获得。

  信息不对称和定价偏低

  对上市公司私有化收益的另一种理论认为:管理人员或接管投资者由于掌握更多的信息而比公众持股者更了解公司的价值。公众持股者由于强调短期的收益而往往对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缺乏投资兴趣,导致这些企业价值被低估。

  为提高效率

  从公司决策效率的角度考察,在非上市公司的组织形式下,决策程序可以更有效率。重要的新计划不需要过于详尽的研究,也不需要向董事会报告,可以更为迅速地采取行动。这对一项需要迅速执行的新投资计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公众持股公司必须进行详细的信息披露,而竞争对手可能从中获取重要的、与竞争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