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生活百科 >> 浏览文章

‘发烧时要捂’竟然是谣言,伤身体

时间:2015-05-31 | 栏目:生活百科 | 来源:不详 | 编辑:蝌索窝pc354.com | 点击:1548 【点击复制链接】

  常会有这个疑问“都说人发烧时要捂,到底对不对?”可能是听人说的,发烧之后捂一捂出身汗就好了,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不能全听老人言啊,也可能会吃亏的)。这个说法、其实是弄错了因果关系。

  不是因为出汗所以退热,而是反过来,因为人体在退热,所以会出汗。

  --

  以上是结论。

  以下是解释,可以不往下看了。

  --

  要解释发热(or退热)与出汗的关系,首先,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发热?

  课本上有一串很长的很唬人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由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中枢发热介质的介导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最终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以上的一种病理过程。”(我一直觉得当年我们背这种名词解释,其实就是来了一段贯口)

  解释一下这句话,尽量说的直白一些:

  首先,你受了一个刺激,这个刺激也许是细菌病毒等等来攻城略地了,也许是你体内自己产生了一些不那么正常的物质;

  受到这个刺激后,你体内一部分细胞,产生了一系列物质,经过了一些列反应,导致了体温调定点上移;(所谓体温调定点,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值,更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是说人体会根据这个点来调节自身的体温,使体温在这个值附近波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体温调定点上移之后,你的体温也跟着升高,超过一定值就是发热。

  解释完了发热的概念,我们再来看看发热的时相: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先画一个粗略的图,蓝色的线就是你的体温~(注:这其实是个不太严谨的图,体温调定点不会骤然上移,体温变化也不会是直线的,但是这样比较容易看啦)

  A.体温上升期:

  体温调定点刚刚上移时,体温还处于原先的调定点的位置,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体温<体温调定点,那么此时,你的体温要趋近调定点的话,就是要升温嘛,升温意味着要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这时候你的皮肤血管就会收缩,看起来就会皮肤苍白。浅层皮肤血流减少,致使皮温下降(注意,这里只是皮温哦,整体来说温度是在上升的),而冷觉感受器是位于皮肤的,那么就会使人感觉发冷。立毛肌收缩就会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不随意周期性收缩就是寒战。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在此期内,产热>散热,体温上升。

  B.高温持续期:

  当体温上升到与新的体温调定点相适应的时候,就不再上升,进入高温持续期,此时散热与产热相当,那么体温上升期内的这些症状就停止了,而此时的体温又是高于平时的体温的,那么,散热其实是大于平时的,所以也会有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之类症状。

  C.体温下降期:

  当导致你发热的那些物质被人体控制和清除、或者依靠药物的作用,使你的体温调定点又回到原先的水平时,体温>体温调定点,此时机体就会出现散热反应。

  散热反应就包括发汗反应,就是这,让人误以为是捂汗可以退烧,其实汗液的蒸发只是带走一部分体热,但是真正退烧的根源要追溯到体温调定点恢复上来。

  最最后,虽然说了很多遍,还是要强调:

  发热的时候不要捂!

  这种不靠谱的经验,烧傻了多少孩子呐!

  ———————2015-05-30更新———————

  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回答也会上日报,最近比较忙一些,所以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只是针对其中一个点,随手引了一些病理生理学的常识,看了评论,觉得这样写一半就扔在这里的确不太好,所以就再补一点什么。

  先回复一些评论里面的问题好了。

  1.关于“我每次发烧捂汗就好了”

  关于这一点,我绝对不会反驳你,因为这是你切身的经历,真实存在何须辩驳,况且,这一点也不是在反对我。同时存在不意味着因果,这个逻辑还是挺简单的。

  很庆幸的事情是,现代医学不是一门经验学科,不是“哎呀我以前这样做治好了,大家一起来学呀”,有一个词叫做循证医学,而它的一个核心内容叫做临床证据,涉及到RCT、meta分析等等。好吧,又是一堆专业名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戳这里:什么是循证医学? - 健康

  2.关于“出汗降温”

  我什么时候说过不可以“出汗”,你们告诉我,我改。

  为什么说不要捂汗,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捂汗吧,看大家的评论,很多人根本就是混淆了“捂汗”和“保暖”以及“发汗”,这让我怎么说呢。

  题主这个问题是“发烧捂一身汗就会退烧吗”,根据多年做阅读理解的功力,我理解的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单纯捂汗而不经过其他治疗手段可以退烧吗”。并且,我理解中的“捂汗”,它和“保温”、“出汗”等等是有着程度上的不同的,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跟大家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是我的错。

  3.有同学提到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问题

  中医我学的不多,所以关于中医的问题我从来不插话的,这里还是多个嘴,中医里的风寒感冒对应的治疗应该叫做”辛温解表“吧,难道不是风邪入侵所以驱寒“发汗”?不单纯是捂汗吧?

  顺便再多个嘴,谁说的发热就是感冒呀。“发热是很多疾病的前驱症状”这个常识看来也没有普及吧。

  4.我也是不愿意发火,说我瞎扯的那位,大概是没学过病理生理学,不知道内生致热原、中枢发热介质的激活通路,我看了你的回答,抱歉,医学不是你的想当然。

  好了,我接着补充本来应该说的话。

  首先,发热是有利有弊的。

  一定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机体抵抗感染、清除致病因素,发热过程中有部分内生致热原本来就是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以强化机体的免疫反应。

  但是,发热也是一种高代谢状态,持续高热会引起能量物质过度消耗、水分过度蒸发,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脏器功能不全。

  另外要表明的是:我们在讨论发热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应仅仅是局限于体温的高低,还应该顾及,在发热这整个调节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物质对全身各种靶细胞的生物效应。

  其次,很多人问发烧了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因为每个人发热的原因是不同的,所以只能说一些治疗原则。

  不要急于退热。

  其一,那些发热程度不高、时间不久的,这时发热本身并不会对机体产生多大的损害,前面我们说了,发热也有有利于机体的一面,这个时候并不需要急于退热。

  其二,尤其是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降低体温反而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抑制免疫功能,这时候解热并不能使疾病好转、而应该确定疾病之后针对病因,解决了病因,热自然也会退掉。

  (对于体温高于39℃、出现明显不适、有心脏基础疾病等这类情况还是要及时解热。)

  退热的话,可能还是有人不知道,解热药物和抗生素是不同的,解热药物比如水杨酸类的阿司匹林,比如类固醇类的糖皮质激素(大家通常说的激素),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抑制内生致热原之类原理来降温,而抗生素本身没有退热的作用,但是它可以作用于病灶,杀灭病原,随之热退(但是也要注意发热未必是感染引起)。

  还有物理降温:过高体温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比如酒精擦拭等方法。

  其他的充足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足够水分等等(对,就是这个病了喝热水的哏)。

  最最后,说的一点,不要希望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在病了之后不受苦,学医之后我的一个收获就是,在自己生病难受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自然的过程,医学的作用最多也只是降低部分痛苦、减少受罪的时间罢了(还是在治疗的确有作用的前提下)。

  所以说,上医治未病啊,所有的治疗都不及预防。

  • 软硬件教学
  • 资源收集
  • 生活百科